◆您现在正在阅读的《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

  【教学目标】

  1.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27 郭沫若诗两首 教案设计,教案 工作总结

  2.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3.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4.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三、文章赏析、品味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诗歌节奏。

  2.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3.讲解第二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