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组以真实故事为题材的诗,取名为《隔墙故事》,并打算写三十篇。于是一年多以来不停地搜集素材,务求挑选最感人的故事写成诗。第一篇起笔于2007年4月12日,最后一篇成稿于2008年5月26日,再经过两天时间的整理,为每个故事写上序言,交代清楚故事背景,回头一看,整整用了一年零一个多月才完稿。

  但愿《隔墙故事》即使不能成为好诗,也能成为一组感人的短篇小说。

七律隔墙故事三十篇《组诗》 商务演讲

  《隔墙故事之一——续缘》

  序

  作为隔墙故事三十篇中的第一篇,当然要选一个特别的素材。

  朱先生和赵女士下乡时在农场认识,二人都是负责宣传工作。朱先生暗恋赵女士,但总觉得自己出身未够“贫苦”,怕配不上赵女士,加上自己不善言辞,直到回城仍未向对方吐露心声。后来朱先生和赵女士各自结了婚,朱先生生了个儿子,赵女士生了个女儿,双方一直未再谋面。朱先生的妻子很贤慧,可惜早年患病不幸离世,朱先生艰难地将儿子带大。与此同时,赵女士的婚姻失败,与丈夫离了婚,也是一个人把女儿带大。

  世事无奇不有。若干年后,朱、赵二人这对“80后”的儿女竟成为大学同学,并且成为情侣。不过“80后”人常见的浮躁在这对情侣身上突现无遗,两人离离合合很多次。朱先生还是蛮喜欢这个未来儿媳妇,却见她与自己当年心怡的女子长相神似,而且又知道她母亲姓赵,于是找了个机会与她母亲见面。

  经年未见,感慨良多。朱先生和赵女士得知对方的遭遇,互相顿生怜惜。他们的儿女经常说要分手,故而朱先生和赵女士再续前缘的想法愈加强烈,两人越走越近。有一天,儿女们突然向父母说,他们准备下个月结婚。朱先生和赵女士遽然失落。于伦理而言,他们不能再一起了。可他们的情愫,儿女一直不知。

  大婚前两个星期,朱先生的儿子在收拾杂物时,无意中看到父亲的日记,得悉这段前缘,为之深深感动,便与未婚妻商量,让爸爸妈妈也一起结婚。

  朱先生和赵女士起先不同意,可又不忍割舍对对方的爱,最终答应了。从此以后,爸爸就是岳父,妈妈就是婆婆。这对“80后”的新人,也藉此明白,爱,更多是一种长远的责任和默默的付出。

  手把旌旗唱大风,大风歌罢去匆匆。

  梦舟羁绪氤氲久,情愫薰花寂寞红。

  未嫁黔娄缘讷性,每思王弗叹飞蓬。

  暮霞映水掬来赏,有了卿卿便不同。

  《隔墙故事之二——追思》

  序

  某女士两年前被验出患有晚期癌症,最多只能撑九个月。在其丈夫的悉心照料下,奇迹般地熬了两年,于不久前病故。该女士生前相貌端庄,酷爱打扮,却为人挑剔刻薄,因此送行之日场面十分冷清,亲友寥寥。不过她这一生应无余憾,因为有一个对她一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好丈夫。染病的日子虽然痛苦着,但也幸福着。

  素帛依扶秀丽容,诉怀一夜似初逢。

  检翻玉饰徒牵绪,惦念书函细拆封。

  投烛飞蛾恋光景,哭坟微雨洗龙钟。

  冥钱上有来生约,再为双眉扫淡浓。

  《隔墙故事之三——别恋》

  序

  笑着去面对未成眷属的情缘,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为情人要离开中国另谋发展,她不得不将多年的感情割舍掉。虽然此后一直放不下这段美好的回忆,但她仍能找到另一段美好的姻缘,活在甜蜜之中。

  泣别熹微老石矼,矼头水际是他邦。

  辽辽雁足云休掩,耿耿梅魂雪未降。

  吊影漫披迟暮色,舒眉检拾故人腔。

  蚕丝待到鬟边绕,始信槐安梦一桩。

  《隔墙故事之四——卿我》

  序

  麻黄树,鲤鱼池,都是见证他们曾经相爱的地方。几年后,他们笑着分手了。尽管天涯相隔,这一生,他们永不相忘。

  爱,不一定要有收成……

  麻黄树下鲤鱼池,锦伞琉璃挂雨丝。

  偷眼缘诚天所幸,牵肠病岂药能医!

  人钟彩凤于飞处,叶落长桥欲别时。

  共约心田留一角,从今岁岁种相思。

  注:

  [钟]集也,寄也。《磐石篇》: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

  《隔墙故事之五——合璧》

  序

  他们,十三岁时初恋,十八岁时父母得悉,极力反对。今年三月,他们二十九岁,终于拿到结婚证书……

  我深深祝愿他们白头到老,永结同心。

  昔也无猜执手归,十年人事两暌违。

  肩依铁胆扛金鼎,泪化甘霖护紫薇。

  弱水一瓢生死饮,微尘六转往来飞。

  江南春锦东君绣,赊我裁成出嫁衣。

  《隔墙故事之六——怪癖》

  序

  她哭着跑到邻居家,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她哭诉着,说要和丈夫离婚。原来她丈夫在不久前突然迷上收集小人书,每逢假日就到城中各大书摊搜罗,《地道战》、《葫芦兄弟》、《野火春风斗古城》……他的至爱太多了。家是的书柜堆满了小人书。最可恨的是,他一个月光是买小人书,不管新版旧版,就得花上一千多块钱。她说,自己无法再忍受丈夫这种怪癖,要和他离婚。

  邻家劝慰她说:“应该多想想你丈夫的优点。除了上班,家里的事务他挑起了大半,家用也从没少给一分钱,从没对你呼斥过一句。光这些,你已没有提出离婚的必要。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今天他这癖好是情有可原的,也许是想弥补童年时代的缺失吧!”

  她听完后一直无语……

  争持难解欲何如,久坐邻家尽诉诸。

  恨彼从无儒士貌,除卿便是小人书。

  乖违致癖诚难受,妄议离婚未至于。

  同比当年嗜痂者,咨嗟一句子非鱼。

  [嗜痂]南朝刘敬叔《异苑》:“东莞刘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意思是说东莞的刘邕生性特别喜欢吃人生疮后伤口结的痂,认为那东西的味道象鲍鱼。

  《隔墙故事之七——温存》

  序

  地震来了,新婚燕尔、本想相携出游的一对夫妻霎时希望破灭。伸手不见五指的瓦砾堆中,丈夫不断鼓励万念俱灰的妻子,要她多想想出外旅游的乐趣,憧憬着救援人员很快到来解救他们了……正因为有了丈夫劝慰和激励,妻子坚强地度过了人生最晦暗的几天。救援人员把她从瓦砾堆中救了出来,然而丈夫几天以来为了陪妻子多说话,最终殚精竭虑,不幸离世。

  惜未相游锦绣图,也从晦暗觅欢愉。

  此心有证天地证,今日同途生死途。

  负石总将身比硬,封尘犹觉面如酥。

  百般激励千般愿,为献甘泉代尔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