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出百花放,
迎风暖心喜颜开。
却失一季黄花影,
故盼篱畔秋乡浓。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第一次听到这句诗,就深深地烙记在我的脑海。很多时候,细心冥想,不发觉得很深化。如若,能做到人淡如菊,那也为尝不好,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处处低调,处处淡雅。
淡淡然然笑东风,清清雅雅任自在。浅恬笑赏着一抹抹春樱夏草,一道道秋月冬雪。渴了,悠然的以清泉落霜煮茶。饿了,自在的以鲜果繁花裹腹。乏了,就听上一曲雨打芭蕉,甚是妙哉!
一个人,流落在这繁华喧哗的都市中,身处在霓虹灯绿的街道里,漫无目的的行走着。似乎,总是在力不从心地寻找些连自己也弄不清的什么;却又,总是在嘈杂吩乱中迷失掉了自己,然后,又想原封不动的把自己找回。就这样,来来回回,兜兜转转,到最后:什么也没找到,什么也被弄丢,也不曾,找回那个“自己”。
总觉得,不管自己身处什么地方,都是在流浪放逐。透过蓝色的窗,白色的台前,看那一只只横空飞过的小鸟,想像着山涧轻流的溪水声,而此时的我,只想:人淡如菊。
所言:佛笑人心痴,人心不自知。这句话,不知应证了多少世人的凡心。人淡如菊,人生在世,好也好,坏也好,都是自个的。又何必太过较真,太过在乎。有人说:世间人茫茫红尘走一遭,疲于一次一次心计谋算,疲于一场一场风花雪月,疲于一年一年的奔波往返,疲于林林总总“做人”的规则。……
我想说,为何要让自己活得这么零碎劳累,为何不能洒脱怡然些。何不,人淡如菊?
【心静似莲】
夏日炎炎荷池静,
绿叶粉花惹伊笑。
出那淤泥而不染,
濯那清涟而不妖。
风雨清凉,心静似莲。莲,总是能给人一种攸静、闲恬、心宁的感受。不是常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能拥有一个好心态。那,能做到,心情似莲,应是人之最高的境界了吧!
提起莲,想必大多数文青之人都是比较偏爱的吧。当然,我也不例外。不光是爱它那鲜丽的外表,更爱它那表里如一的气节。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拜倒了其优美姿体下。看那一篇又一篇为莲筑下的文墙,就明了,世人是有多青睐与它了。
最近的我,迷恋上了仓央嘉措的诗词。在那一个个看似忧伤的字眼里,总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心之宁馨。这位举世闻名的浪漫诗人,这样比喻过自己:“我想要成为一朵花,只愿被一人亲自摘下,凋谢在那一人的手中。当某一天,站在佛祖面前,我会微笑地对他说——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心生怜爱,快乐亦无悔。在醉生梦死的轮回里,不知这净心的莲,密密麻麻的净化了多少颗凡尘俗子的心魂。飘渺红尘,只为守候那一隅莲花开。对于佛说,至于禅意,我知之甚少,不曾细密接触。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很虔心虔诚的佛信教徒。只是从一些文字里的字面意解,加上本能的一些自我感知。会多多少少有那么点皮毛的相通。
纵观其它宗教,不得不承认,佛经中的意念,就是一个感化人性,净化心灵的祝愿。在佛的心中,世间万物都是纯粹、友善、唯美的,即使有杂质参进也会被其完全感化干净。以心为重,使心为静,做到人心合一,方可!
莲与佛也冥冥之中相之相连。看那一个个坐佛,坐仙之下,必定是在一朵美莲之上。连祖先奉承的仙体都会不离不舍这莲,那作为俗体之身的我们又怎会舍弃于它呢?家人,好友们都说我性情易幻,随天而变。为了能改掉这为好的习性,听好心人的指点。也就试探式的以莲的尊样惦念于心中。果不其然,效果极佳。
是否能,真正做到:心静如莲,却还不从知!不自觉的,想起了一句话:禅,是一枝清幽的莲花。突然起了“雪小禅”这三个字,雪与禅二字,都是净心之意。第一次,看到这三个字,就被其名深深吸引住了。再细看其人的文字,更是爱不释手。
每次,看着莲花,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个如花似玉的胜似花仙子。那一颦一笑,犹如一缕轻风飘盈,圣洁脱凡。时刻铭记着:做到心静似莲!
【情寄蒲公英】
漫天花絮随风飞,
爱的种子空中缀。
不与谁争化作泥,
情深浓意永不止。
誓拭心性,情寄蒲公英。曾有人问我:“你喜欢花吗?”答:“喜欢。”再问:“那你,喜欢什么花呢?”再答:“我,喜欢蒲公英。”疑问:“这算是花吗?”不解:“当然,在我心里,它是世上最美的花!”
“身似刺猬,心如蒲公英。”这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对于蒲公英的偏爱,早已超出自己的想象之外。与蒲公英有关的文字尽管少之又少,但却陨殁不掉它那本性的特色与气质。那如小伞的外观,总能给我无比的安全之感。那随风飘零的习性,总能给我带有几许忧伤之怀。那遇境而安的憩席,总能给我凡事不易太过看重之点。
蒲公英的花语,就是永不停的爱下去。就像父母给予子女的爱,就像夫妻间的相守相爱。二年前,我也写过一篇日志:我要像蒲公英那样活着。我想成为那样的人,把自己的所有情怀都投放在小小的蒲公英里。就这样爱着所有我能爱的人,爱着所有我喜欢的事与物。一直,不停地爱着,一直,不停爱下去,永无止境。
就如,之前所写的那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蒲公英。一旦脱离了父母,便会飘落在哪,就将会在哪生根。就那样飘着、飘着,不停地飘着!
每当,看到蒲公英满天飞扬的情景。酝酿在心底的那份五味杂坛,就会一下全部涌翻。扬扬洒洒的飞絮,总会牵引出淡淡的惆怅与黯然。为那“无法停留的爱”而惋惜,也为那浪迹天涯的漂泊而伤感。我多么希望那纷飞中的精灵,可以找到心的归宿,可以找到爱的家园。
看那,淡淡的色彩,质朴的花朵,遮不住丝丝浓浓执着的情怀。缓缓飘飞的羽屑,永远传达着深深的挚爱。那,飘飘洒洒并不是孤独的流浪,而是生命的延续。尽管它们的生命是短暂,却时刻准备着用纷飞迎接新的生命。我希望,就这样一直,静静地看着它们的飘扬,然后后,默默地执念它们的飘落。应该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事!
浅淡一生,不索求,不奢要,只想平平安安,简简单单,活着,过着。把一切的情,都寄向在那小小的蒲公英!
篇二: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着、豁达的心境。既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也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着、拒绝霸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淡定和执着。人淡如菊弥香缕缕,以随和、平易、惜缘、随缘、从容、达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生活中不作口舌之争,会静静地看人,默默的思事,严格的律己……拥有淡然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
淡然的人过着简单的生活,多了平和,少了张扬,对家人,对朋友,对人生,对社会的宽容,换来的是灵性的清净。对工作和家庭尽心尽意,人生虽然需要执着和顽强,但更重要的还是一切随缘。缘来随心,缘去随风。这样的人,心是一片平和的乐土,周身总是散发着淡淡的冷香,她的眼神像水一样清澈透明,不会盲目自卑,也不会盲目自大。
淡然的人善良、率直、坦荡,有时间和心情品评人生的况味,享受人生乐趣。也许人情尚不够练达,也许世事不算洞明,但是人淡如菊的人会在世事的牵累中忙里偷闲,修饰自己滋养自己,用恬淡的心境,呈现出来的是清晨露珠般清新的笑容,端庄的气度,深厚的修养。
淡然的人淡淡幽香,举手投足都大气优雅,端庄秀美。眼神温暖,细语轻柔,会让你觉得,这馨香来自骨骼,自内而外弥散开来。
淡然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更是热爱生命的人,淡然的人会守着一颗恬淡明净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在某一个寂静的时候,和心灵对话,把或深或浅的文字写给自己,或记录生命中的感动,记载生活中的美好。从不希冀生活的完美,却不断地追求着完美。
淡然的人,学会了过滤生活,感受美好。学会了感受边赶路边欣赏路边风景的惬意。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喜欢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散淡,喜欢空灵悠扬的音律,喜欢从容、平和,喜欢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和温暖,正是因为喜欢,美好和温暖就会经常地造访,让淡然的人,优雅脱俗,清骨俊逸。
“人淡如菊”是一种由于内敛而显示于外在的的平实。生活中不缺少激情,但是每个人的激情都是瞬间的事,日常生活终将归于平淡,人终将归于平淡,一如平实淡定的菊花。人淡如菊,不是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成。这种淡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实,它深刻而不肤浅、它淡然而不聒噪、它理智而不盲。
它有的是“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和执着,少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
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内敛和朴实。人淡如菊,不是淡的没有性格,没有特点,也不是“独傲秋霜幽菊开”的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和淡定。
经过了世事的纷乱和潮起潮落的人生,生活把岁月刻在人的脸上,也刻在了人的心里,滚滚的红尘已经将细腻柔软的心磨砺得浑圆。这种浑圆不再有绚丽的光泽,这种浑圆就是一种淡然、朴实,它不张扬、不喧嚣、不妖艳,不再作年少时的无病呻吟,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会手高眼低去投机。这种淡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实,它丰富而不肤浅、它恬淡而不聒噪、它理性而不盲从。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人世繁华,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消沉。
在生命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以一份娴静洒脱的心态,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落花无语,留香阵阵,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境界也许难以企及,但是我们应该走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路上。
落花散尽,风清云淡,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希望看到这里的朋友都有一个好心情。
篇三: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虽然身在南疆,但我确切的知道秋天来了。校园里的绿树依然氤氲,但最后的夏花正无言的飘落,留下细长而青紫的,也许是果实的东西,可能那本不是果实,就是花蕊曾经依着的一个支点。
花开着本就不都是为了结果,就像不是所有的人爱秋天都是因为它的收获,秋天那透着落寞的清凉,是任何一个季节所赶不上的魅力。
秋当然应该干净得如天高云淡的天空,蓝的不能有一丝的杂质;秋也当然艳丽得如夏花般灿烂的红叶,红的不能有一丝的空隙;秋还应该有五彩缤纷的瓜果,成熟得不能透着点滴的青涩。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需要秋天,秋天对于我就是那一点落寞,那一点在我心灵深处的的渴求,仅仅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渴求。就如多少次梦中被一个男人有力的大手牵着,温顺乖巧地默默走在蒙蒙的秋雨中,就那样一直默默地走下去,不知走向哪里,也无需知道走向哪里。一如秋风吹起我的长发婆娑,也如身后落叶随细雨飘零,这都是一种境界,千万别扰乱它的方向,更不要哀怨凄叹,因为这是一种宿命,阻止不了。
但是现实中我需要独自在秋雨中踌躇,我一直习惯在微雨中独自慢慢地走,抱紧自己的胳膊,低着头静静地看着自己的脚轻轻移动,那低低的沙沙声节奏很淡又似悠扬。尤其是菊花开着的日子,我不想有酒,也不想有雁,甚至日光都是一种多余;只要几缕秋风,几丝细雨,还有那一方篱笆。人如黄花,淡就淡得很彻底,秋风吹散的,秋雨滋润的那谈谈的清香正是菊花的追求。
这么多年最爱菊花,却从来不养一盘菊花,也是怕亵渎了那一份清淡,记得有男人爱着的第一个生日,我最想有的生日礼物是一束白菊。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他不愿意我也不愿意,他想的是世俗,我怕的是亵渎。
世界在膨胀,膨胀得没有菊花的归宿。盘栽的菊花很灿烂,也很低俗,一如尘世中的我,很忙碌,忙碌中疲惫得没有自己。但是这个季节的校园很美丽,它为我追备好了一个秋季的背景,空旷而寂静。其实我需要的也只是背景,蒙蒙烟雨、瑟瑟晚风;无言的落花、亘远的菊。
篇四:人淡如菊
一直想好好泼些墨点儿于一些颇感兴致的话题上,可居灯下,这“人淡如菊”的字眼却在我的指间、键盘下流于屏上。暗隐在思、蕴藉于心,源于今日的偶拾。
走进“耕读缘”说是偶然,其实也并非真的偶然。
受友人邀请,跟随着来到了这片已经在很好开发的当地一处黄金地段,那些带着庙气颜色的楼盘是位姓傅的杭州女子开发的,依照她的经营理念,将这开发成休闲、商贸等几个版块。
当房产开发公司的一位带眼镜、短发名叫巧巧的姑娘告诉休闲街上有间“耕读缘”书屋时,我们这几个貌似崇文者随着这位自称是其办公室人员的姑娘走进了这闹中取静、居处一隅的一间为众人免费提供阅书的屋子。
只见屋中摆放了几套用藤制作的桌椅,是供人品书时用的,书架上分门别类的放了许多书籍,在翻阅中我看见了属于自己喜欢类型的书籍,有散文、杂文、侦破推理、传记、历史长篇……,那些书籍的纸张颜色有的是泛黄、有的是素白……让我欣喜的是我竟看到了我儿时常捧在手上无论天是怎样的黑也不愿放下的小人书,我激动地翻看着,点点的惊喜与内心的波动都显露在脸上。
那位巧巧姑娘在我们连连称好中叙述着这“耕读缘”的主人很喜欢这种氛围,用女主人的话说,在工作累时,即便不拿书置于手上,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着满书架的书存在也是件蛮舒服的事。
那时我想也许真会如此,假如是我,我会嗅着书的脉脉墨香,枕着泛黄的扉页睡着的。
这里制造出来的静谧的氛围让即便是很粗糙、很名利的人也会按捺住狂躁的气韵和勃发的脉路而归心于书的世界中来。
这位女子不仅是在开发房产,更是在开发着都市崇文的氛围,如此举动源于一份真心,实在是难能可贵。在竞争激烈、利润唯上的商事中,尚能够进行着个人的喜好,一眼便可瞥见她内心的那份真我了。
听见她的声音,我从书本抬起头见到这位书屋的女主人时,那份娴静、略带浅浅酒窝的笑,其实早在几年就曾见过了。当时由于职业的关系加上自己处事的淡然,仅知道这位长像一般,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傅姓女子秉承着其父的优良干事的作风,在父亲为她铺好的商道上顺利的进行着自己的事业,身上贴着几张滚烫企业家的名头外,其他一概不清,对她也没很深的印象。
断续间也因朋友的朋友关系,与之见过几次,那都是在饭桌上,几小时的用餐也仅加深了对其酒量尚可的些许感觉外,依然没深触。今再三见到这位耕读缘书店的女主人时,我的脑里想象着因她来这里开发后的整个街面在喧闹声中即将繁华起来的景象和书屋里那种轻微让人不易觉察的书香,我给这位女子界定了淡定、从容和无华的形容词了,因为我觉得她不张扬、不喧嚣、不妖艳,有着一份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和淡定。
当我们捧着在书屋借来的厚厚的几本书走进她的办公室时,似乎这并不象是个房产开发商的办公室,倒象个很小资女子的居处。只见台桌上摆满了酸梅、红枣这些零食,就连小冰箱里也塞得满满的,净是吃的喝的东西。临窗还有只让人一见就想窝一下的懒人椅。靠近办公桌放置了一个活象化学实验室的器具,问了才知道是磨、煮咖啡的玩意儿。于是在我们极力的要求下,女主人进行了现场的操作,我们很幸福地喝到了现磨现煮的咖啡。
那咖啡散发的香味很浓郁,令人有种居家时的恬静、轻松的感觉,很有情调。
当问起懒人椅、磨制咖啡的器具时,女主人浅浅地笑道都是网上淘来的,呵呵,和我们平常女子一样,原来她也爱淘网上的东西。
于是和这女子拥有的资产相比,越发显现出了她满身常人的烟水味,她源于生活,那么的有真实感。这次接触让我感觉到了她如微风轻摇中的柳、清冽甘甜的泉水,那般的自然,但总觉得如此比拟还欠缺,思绪良久,我想起了刚刚在书屋粗略翻看亦舒的那本《人淡如菊》,虽然我没时间好好去欣赏,可我觉得将这“人淡如菊”四字掂来形容眼前的女子再恰当不过了。
一直喜菊,总觉得菊留香淡而持久,高贵却不张狂,它有的是“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和执着,少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它淡却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
正如菊,在她淡定的背后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她在从商道路上曾经的艰辛与一位弱女子在创业中一路所尝的酸、甜、苦、辣,然而她外露给别人的总是这份淡定,这种淡定从容的定力应该是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出来的。过滤了其他,我注意到了她身上的一些细节之处,从她手腕上的佛珠及手机设置的铃声,我更肯定了自己的感觉,为何那些楼盘的颜色与庙气的颜色那么地接近,也许她虽从于物欲横流的凡事,却跳出那个圈子,在静穆中保持着真我,用清澈的心禅悟着些许人世中的事。
总定格在她浅笑吟吟地站在窗旁看着她开发的已现繁荣气象的街市的画面,面对取得的阶段成就,面对喧嚣闹市,她没有“独傲秋霜幽菊开”的孤傲和清高,却有着如菊般的洒脱与娴静。
“落花无语,留香阵阵、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从”,虽拟喻的是菊,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便是形容这女子了。虽然她没有让人惊艳的美,但在淡定中她显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那却是一份持久的美,更让人记得、更让人牵挂。
浸淫在袅袅的书香,忽又串起隐约的菊般的香,我睁着带感叹号的眼,用阅览众生的心情去描摹世事,以看客的眼视周围,每人的生活中总有得失、总会遇见许多的激情,但无论曾经如何的繁华,无论得失多大、无论功名利禄何其的多,终究还是要回归到简单的自我中来的,也终将归于平淡,一如平实淡定的菊。
人淡如菊,正是每个人所要学的了。
亦如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所云:“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一般,要的就是菊的内敛和朴实,要得也是这种人淡如菊的境界,拥有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回归简朴,达到“心素如简”的境界,或许这种境界难以企及,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要有追求这种境界的的想法。
故我们要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持平常心,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让自己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内。
篇五:人淡如菊
恍惚眨眼间,站在了26岁的跑道上。孔子云:三十而立。自己也小三十了。可脸上还是一副青春相,与大龄青年内心的沉稳厚重相差甚远。依旧会像小丫头般蹦蹦跳跳,还会会哈哈大笑到天翻地覆,甚至期望淡淡的浪漫情怀——总是这样竭力地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是的,人生总要经历不同的阶段:青涩单纯的少年时代,激情洋溢的青年时代,沉稳内敛的中年时代,从容淡定的老年时代。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独有的风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美丽。时间大手一挥,将我抛到了青年跑道的终点上————-有了老公、有了房子、有了工作。仿佛急湍的河流经过了岩石的撞击,我在寻找自己的汇流之处。不再锋芒尽露,不再风风火火,不再愤世嫉俗。更多的,追求心灵的宁静,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为我坚信:美丽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迎着晨曦朝霞,为自己沏一壶香茗,在淡淡的茶香中,读一篇美文;插上一枝花,在扑鼻的沁香中悠闲地练会字;随兴地坐在电脑前敲下自己的心情思绪,文字随着情思飘扬,情思在字里行间缠绵;随着人群跳一段健美操,痛快淋漓,开怀地笑————生活平和充实,乐在其中。
那些激烈放纵的爱已经远去,因为爱得狭隘,相互猜忌、争吵、不顾一切的日子不再有。因为爱的睿智,面对生活中的小插曲,诗意得化解,大方的释怀,更彰显情真意切。给彼此空间,用心的体会距离的舒然。
人淡如菊,自然绽放。在淡淡的沁香中兀自美丽。